文化长廊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文化长廊>>正文
【Day126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每天送你一首诗——《孤雁》
2023-05-25 13:00   审核人:

【Day126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每天送你一首诗——《孤雁》

每每抬头看,大雁总是成群结队而飞,那你可曾想过一只孤雁是何种境况?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,谁来怜惜这天际的孤雁?孤雁不饮不啄,穿飞哀鸣,作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,怀念亲朋。“飞鸣声念群,一诗之骨”,现在,请跟随学工君一起走进《孤雁》,走近杜甫。

孤雁

【唐】杜甫

孤雁不饮啄,飞鸣声念群。

谁怜一片影,相失万重云。

望尽似犹见,哀多如更闻。

野鸦无意绪,鸣噪自纷纷。


少陵野老,晚年零落

杜甫(杜少陵,712年-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后人称之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,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。三十五岁以后,先在长安应试,落第;后向皇帝献赋,向贵人投赠。官场不得志,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。天宝十四载(755年),安史之乱爆发,潼关失守,杜甫先后辗转多地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


孤雁寄情,道出哀伤

首联“孤雁不饮啄,飞鸣声念群”唤出“孤雁”“不饮啄”,写得孤雁有品骨。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,不单是想念,而且还拼命追寻,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“孤雁”。“不饮啄”体现出孤雁的执着,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。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。

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,情感浓挚,悲中有壮。孤雁如此孤单、困苦,却还要不断地呼号、追求,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,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,更不顾处境的安危;虽然命薄但是心高,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,未曾留意暮雨寒塘,诗情激切高昂,思想境界高远。就艺术技巧而论,全篇咏物传神,是大匠运斤,自然浑成,全无斧凿之痕。中间两联有情有景,一气呵成,而且景中有声有色,甚至还有光和影,能给读者以“立体感”。

感悟孤雁,感悟人生

可怜孤雁不胜情,常伴寒星夜夜鸣。孤雁飞渡沧海,不是为了寻找避风挡雨的屋檐,而是将年华抛掷给如流的时光。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,只顾自己鸣噪不停。孤雁望断天涯,仿佛依稀看见伙伴们就在眼前;哀鸣不绝,好像愈发听到了同伴们的呼唤。

在这茫茫人海之中,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前行就如孤雁一般,看着穿插在陌生与陌生之间的人们,向着孤独陌生的地方,张开虔诚的翅膀,寻找归宿。人与人之间,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认知是向外部世界的探索,去吧,去拥抱这个世界吧。做不被定义的孤雁,追逐自己的万重云,万里重云之外,会有你想要的一切。但请记住,即使无人同行也切勿自耗,提升自己的能力、充实自己的内心才为上乘之法,即使形单影只又如何?内心丰盈者,独行也如众。


 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