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长廊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文化长廊>>正文
【Day96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每天送你一首诗——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》
2022-11-21 09:55   审核人:

【Day96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每天送你一首诗——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》

长安城南,地势高敞的乐游原曾被誉为游览胜地,见证了无数诗篇名句。感慨如杜牧被贬后的“长空澹澹孤鸟没,万古销沉向此中”,叹惋如李商隐蹉跎一生而发出的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,无奈如张九龄的“既伤日月逝,且欲桑榆收”。今天请跟随学工君一起,去看看失意难耐而自请外调的杜牧登上乐游原又是怎样的心情。

再登乐游原,望昭陵何意

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

【唐】杜牧

清时有味是无能,闲爱孤云静爱僧。

欲把一麾江海去,乐游原上望昭陵。

平生五色线,愿补舜衣裳

杜牧(803年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、散文家,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着有《樊川文集》。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,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,诗风英发俊爽,多切经世之物,在晚唐成就颇高。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“大杜”,与李商隐合称“小李杜”。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,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,一心报效国家。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中四年(850年)将离长安到吴兴(今浙江湖州)任刺史时所作。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,职位清闲,难有作为。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,所以这次请求外放,获批恩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。

爱孤云之闲,爱和尚之静

如同整个古典诗歌那样,唐人七绝中以赋、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,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。杜牧这首诗采用了“托事于物”的兴体写法,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,称得上是一首“言在此而意在彼”、“言已尽而意有余”的名篇。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,喜欢如孤云般自在、如僧人般清静,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。然后写自己临行前对长安的不舍,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,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。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,以望昭陵戛止,热爱祖国、追怀盛世之情自在,为国捐躯、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。简炼深刻、沉郁含蓄,并采用了“托事于物”的兴体写法,是一篇难得的佳作。

樊川才难抒,吾辈逢盛世

诗人登高纵目,西望昭陵,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,为自己闲静的处境而深感生逢时之可悲可叹。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,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,但其对祖国的热爱,对盛世的追怀,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,无不包括在内。

而吾辈何其有幸生于这繁荣昌盛的时代,我们从硝烟散尽的世界里重逢,走过荆棘沼泽,也踏过枯骨万里;经历过沧桑巨变,也踏平过重重坎坷,漫漫征程里看着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。前人以咏诗来抒发爱国之意,而我们需以实际行动同祖国并肩同行。爱国从来不是一种潮流,它是我们融于血液、刻在骨子里的记忆。平凡的人民造就不凡的国家,相信一切都会变成我们向往的模样。如今山河无恙、国富兵强,盛世已如樊川所愿。欣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,让我们与时代同行、与国家携手并进,愿山川并茂、家国之心永存,愿中华之魂生生不息!





关闭窗口